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風論篇第四十二

【byb.cn XJ】風論講的是什么?中醫(yī)為什么說“風為百病之長”,本篇將為您做詳細解讀。
中醫(yī)的風是一種風邪,是中醫(yī)的風寒暑濕燥火的外感“六淫”之首。是其它外邪的先導,通常為風熱,風濕,風燥,等。風為百病之始。
風邪的致病特點為:
1.易于侵襲陽位,如頭面,咽喉,皮膚腰背等,如傷風感冒
2.病位游移不定,如風疹,蕁麻診等,發(fā)無定處,此起彼伏,風痹之四肢關(guān)節(jié)游走性疼痛等
3.發(fā)病急驟變化無常,比如中風會引起肢體、語言的障礙
4.肢體異常運動,如四肢抽搐,抽風
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風論篇第四十二
黃帝問曰:風之傷人也,或為寒熱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,或為癘風,或為偏枯,或為風也;其病各異,其名不同,或內(nèi)至五臟六腑,不知其解,愿聞其說。
岐伯對曰:風氣藏于皮膚之間,內(nèi)不得通,外不得泄。
風者善行而數(shù)變,腠理開則灑然寒,閉則熱而悶,其寒也則衰食飲,其熱也則消肌肉,故使人顫栗而不能食,名曰寒熱。
風氣與陽明入胃。循脈而上至目內(nèi)眥,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,則為熱中而目黃;人瘦,則外泄而寒,則為寒中而泣出。
風氣與太陽俱入,行諸脈俞,散于分肉之間,與衛(wèi)氣相干,其道不利,故使肌肉憤脹而有瘍;衛(wèi)氣有凝而不行,故其肉有不仁也。
癘者,有榮氣熱腐,其氣不清,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,皮膚瘍潰。風寒客于脈而不去,名曰癘風,或名曰寒熱。
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;以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;以季夏戊己傷于邪者為脾風;以秋庚辛中于邪者為肺風;以冬壬癸中于邪者為腎風。風中五臟六腑之俞,亦為臟腑之風,各入其門戶所中,則為偏風。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腦風;風入系頭,則為目風眼寒;飲灑中風,則為漏風;入房汗出中風,則為內(nèi)風;新沐中風,則為道風;久風入中,則為腸風飧泄;外在腠理,則為泄風。故風者百病之長也,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,無常方,然致有風氣也。
黃帝問曰:風之傷人也,或為寒熱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,或為癘風,或為偏枯,或為風也;其病各異,其名不同,或內(nèi)至五臟六腑,不知其解,愿聞其說。
岐伯對曰:風氣藏于皮膚之間,內(nèi)不得通,外不得泄。
風者善行而數(shù)變,腠理開則灑然寒,閉則熱而悶,其寒也則衰食飲,其熱也則消肌肉,故使人顫栗而不能食,名曰寒熱。
風氣與陽明入胃。循脈而上至目內(nèi)眥,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,則為熱中而目黃;人瘦,則外泄而寒,則為寒中而泣出。
風氣與太陽俱入,行諸脈俞,散于分肉之間,與衛(wèi)氣相干,其道不利,故使肌肉憤脹而有瘍;衛(wèi)氣有凝而不行,故其肉有不仁也。
癘者,有榮氣熱腐,其氣不清,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,皮膚瘍潰。風寒客于脈而不去,名曰癘風,或名曰寒熱。
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;以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;以季夏戊己傷于邪者為脾風;以秋庚辛中于邪者為肺風;以冬壬癸中于邪者為腎風。風中五臟六腑之俞,亦為臟腑之風,各入其門戶所中,則為偏風。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腦風;風入系頭,則為目風眼寒;飲灑中風,則為漏風;入房汗出中風,則為內(nèi)風;新沐中風,則為道風;久風入中,則為腸風飧泄;外在腠理,則為泄風。故風者百病之長也,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,無常方,然致有風氣也。
- [本站]膽結(jié)石引急性膽囊炎我把膽摘...05-01
- [事件]很多強迫癥未及時就診04-30
- [事件]膽經(jīng)-人體有條易堵路線04-30
- [事件]尿液就像身體的日記04-30
- [事件]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-29
- [事件]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(xiàn)象04-29
- [事件]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-29
- [書評]徐說內(nèi)經(jīng)素問29太陰陽明論...04-28